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鸡兔同笼日记
为了让您满意,我花费心血精心创作了这篇“鸡兔同笼日记”文章。周记作为人类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之一,老师们都有布置学生写周记的习惯。记录周记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我相信这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鸡兔同笼日记(篇1)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小学生经典“鸡兔同笼”数学: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鸡兔同笼日记(篇2)许多同学怕上奥数课,因为一道道难缠的奥数题会搞得人头昏脑胀。而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平时的课堂老师单调重复得比较多,让人乏味。每次奥赛课却给我带来新鲜感,让我学到许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许多平时难以解决的思考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今天的一堂课,又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老师教我们用鸡兔同笼法解题,其中一道题是这样写的:
3头牛和8只羊共吃青草42.5千克;8头牛和23只羊一天吃共青草117.5千克,如果一头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数是一只羊的3倍,那一只羊一天吃草多少千克?
老师问:这道题谁会解答?我举手了,但老师没发现,自己讲解了:其实这道题蛮简单的。我们由3头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草42.5千克,可知33头牛和83只羊一天可吃老师的解答步骤共有4步,而我想的才用了3步。老师讲完后,我说:老师,我只要用3步就能解决问题。老师说:那你说一说你的解法。我说:条件里说一
查看更多>>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鸡兔同笼日记 篇1一、课题与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想列表法和假设尝试法使全体学生初步感知两种方法从数到形的转化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使全体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名称:初步感知猜想列表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不断验证,使全体学生初步建立头和腿的联系。由于猜想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列表法有序进行列举,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活动组织过程:(10分钟)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6个头,共16条腿,几只鸡,几只兔?
2、读题,审题,学生先猜测。
3、怎么确定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用列表法进行验证。
5、像这样把数字一一列举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6、那如果对大的数据来说,猜测或列表法会有什么问题?
7、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新的方法。
问题:会有重复或有遗漏
活动2:活动名称:假设法尝试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猜测列表的基础上,运用假设法使全体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假设。在列表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形式,用课件动画的模式进行辅助学生,让学生了解算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组织过程:(20分钟)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8个头,共26条腿,几只鸡,几只兔?
2、假设全是鸡一共有多少条腿,比实际多还是少了多少条腿,多或少了谁的腿呢?
3、把上面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4、计算出结果,怎们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假设全是兔,又
查看更多>>作为一种挑战方式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超越自我挑战自我,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加感性地理解周围的历史和文化。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以下有关“鸡兔同笼作文”的最新范文。以下意见仅供参考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鸡兔同笼作文【篇1】双休日,我做完作业在家中闲得无聊,随手拿了本数学书,一翻,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映入我的眼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一瞧见这道题目,我一下就对它有了兴趣,提起精神,打算好好研究它。
我苦思了好久,就是没有一点头绪,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一旁的妈妈却看得津津有味。她看我愁眉苦脸的,就给我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你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可以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之后的方法你就自己思考吧!”噢,原来是这样啊,多亏妈妈提醒,接着的思考就容易多了。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那么脚就有35×2=70(只),这样就比实际少了94-70=24(只)脚。因为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减少了(4-2)只脚,所以少了24只脚,就说明有24÷2=12(只)兔。那么“35头”就代表一共35只,35-12=23(只)就能算出鸡的只数。妈妈在一旁说道:“嗯,想得真不错。这个就是‘鸡兔同笼’问题,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它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不过,许多数学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决方法,你仔细想想还有别的吗?”我思索了一会儿,恍然大悟的对妈妈说:“可以假设全是兔,先算出鸡的只数。”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我说:“鸡兔同笼”问题是运用了假设的方法,其实好多题目都可以用这一方法来解答。”
假设方法就像妈妈所说,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我还根据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写出了两个数量关系式呢:兔子只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鸡的只数=(每只兔子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在数学王国中,有许许多多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只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才能得到答案,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喜悦!
鸡兔同笼作文【篇2】上次回老家,我和爷爷去一个小村子里游玩。我们到了一个池塘边上,发现了许多狗和鸭子,忽然,爷爷让我数数狗和鸭子一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只脚。我数了一下,就回答说:“有34个头和98只脚。”
爷爷又问我:“你知道有多少只鸭和多少条狗吗?”我实在想不出来,正想去数时,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有效途径,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以下是一篇关于“鸡兔同笼课件”的详细介绍快来看看吧,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鸡兔同笼课件 篇1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结合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出示)
3、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4、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一)、尝试列表法
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
查看更多>>